研究人员来自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的唐康来、郭林、陈玉佳男,第三军医大学的缪洪明以及纽约大学的刘传聚,联手在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》期刊上发表了研究论文《Malate initiates a proton-sensing pathway essential for pH regulation of inflammation》(影响因子:408)。该研究揭示了三羧酸循环中的中间体L-苹果酸如何通过直接结合免疫球蛋白(BiP)来抑制BiP与干扰素调节因子2结合蛋白2(IRF2BP2)的相互作用,进而保护IRF2BP2不被BiP驱动的降解,显示出该分子在体外和体内对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。
研究表明,pH值的降低促进了L-苹果酸羧基的质子化,从而增强了L-苹果酸与BiP的结合,且这种结合以羧基依赖的方式抑制了BiP与IRF2BP2的相互作用。在巨噬细胞中,BiP-IRF2BP2信号通路对pH值变化高度敏感,能够介导抗酸化炎症及细胞内pH碱化剂诱导的促炎作用。此外,小鼠结肠中的局部碱化通过骨髓BiP的依赖性方式诱导结肠炎,并降低了IRF2BP2的蛋白质水平。在该研究中,研究团队使用了汉恒生物提供的HBLV-U6-gRNA-EF1-CAS9-PURO慢病毒载体,敲除了Raw2647细胞中的Hspa5和Mdh2基因,构建了Hspa5+/-和Mdh2-/-细胞系。
首先,作者通过脂多糖(LPS)刺激的骨髓衍生巨噬细胞(BMDM)模型筛选了38种可溶性能量代谢中间体,发现L-苹果酸在抑制炎症因子如Il1b、Tnf和Il6的表达方面具有显著效果。通过ELISA进一步验证了L-苹果酸对IL-6和TNF-α的抑制作用,并使用Western blot确认L-苹果酸可以抑制IL-1β前体(pro-IL-1β)的表达。为了检验L-苹果酸的内源性增加是否调节炎症反应,作者在Raw2647细胞系中敲除了苹果酸脱氢酶2(Mdh2),发现其敲除增加了细胞内苹果酸水平,并减弱了LPS诱导的促炎细胞因子表达。在体内实验中,L-苹果酸的给药(200或400 mg/kg)显著提高了LPS急性炎症模型小鼠的存活率,而在胶原抗体诱导的关节炎小鼠模型中,L-苹果酸减少了爪肿胀、关节破坏及临床评分,有效减轻了疾病的严重程度。
多项研究表明,糖酵解是LPS诱导Il1b表达的必要条件,但早期实验结果显示,L-苹果酸并不影响LPS刺激下的巨噬细胞糖酵解,这意味着L-苹果酸的抗炎作用并非依赖于代谢。因此,作者利用药物亲和反应靶向稳定性(DARTS)试验分析了L-苹果酸诱导的抗炎作用的潜在分子机制,发现受到L-苹果酸处理保护的蛋白中,结合免疫球蛋白(BiP又称Grp78、HspA5)的含量显著增加。表面等离子共振(SPR)实验则表明L-苹果酸能够与重组BiP蛋白或细胞内源的完整BiP直接相互作用。
在活化的BMDM中,缺乏BiP的细胞在LPS刺激后期显著下调pro-IL-1β的表达,且直接添加L-苹果酸或在胞外pH控制条件下添加L-苹果酸(培养基pH 6.9)均抑制了Il1b的水平。在LPS致死小鼠模型中,通过BiP骨髓特异性敲除实验发现,L-苹果酸增强的存活率被完全抵消。此外,L-苹果酸对BiP-IRF2BP2的直接结合影响同样显著,能够有效阻断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,并且L-苹果酸与IRF2BP2无直接结合关系。
与此同时,研究进一步探索了L-苹果酸是否影响BiP与相关配体的结合。蛋白质微阵列结果显示,IRF2BP2对BiP的结合表现出了最强的信号和灵敏性。在L-苹果酸处理的LPS BMDM模型中,RNA-seq分析显示地塞米松是预测到的发生转录改变的5个上游调控因子之一,且相关基因参与了“PD-1/PD-L1癌症免疫治疗通路”和“糖皮质激素受体信号转导”通路,而IRF2BP2作为GR和NF-κB的共同调节因子,可能与L-苹果酸的抗炎作用相关。
在该研究中,作者也详细探讨了L-苹果酸-BiP轴如何通过靶向IRF2BP2的蛋白水解来调节炎症反应。经过一系列实验,表明L-苹果酸能够增加IRF2BP2的蛋白水平,而不影响其mRNA水平。此外,BiP诱导剂如衣霉素和毒胡萝卜素能够显著降低LPS刺激后的IRF2BP2蛋白丰度,这种效应与IRF2BP2的缺失有明确的关联。
最后,研究阐明了pH值变化对BiP-IRF2BP2信号传导的影响,并指出该信号通路在调节IL-1β产生中的作用。在小鼠模型研究中,直肠给予NaOH后引起小肠绒毛损伤及炎性细胞因子的上调,而骨髓缺失BiP则消除了结肠炎的表型。结合以上实验结果,研究者指出,在维持质子依赖性肠道免疫平衡中,BiP-IRF2BP2信号通路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综上所述,这项研究揭示了L-苹果酸作为细胞质pH感应分子的潜在机制,阐明了通过调控BiP-IRF2BP2信号通路来控制炎症介质的表达,开辟了通过调节细胞内pH或靶向BiP-IRF2BP2信号通路治疗炎症相关疾病的新策略,充分展示了Z6·尊龙凯时在生物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。